
邱昱誠律師 士林地方法院 買賣中古車險涉車商詐欺共犯 成功無罪
一、案情緣起|單純牽線協助購車,竟遭提告詐欺
嚴某原本只是好心協助友人從事買賣中古車,卻萬萬沒想到,一樁單純的車輛交易,最終竟演變為刑事詐欺指控,被誣控與中古車商聯手詐騙買方上百萬元。
檢察官依據原告(買方)單方面指控,將嚴某與車商一併起訴,指其涉嫌「共同詐欺」,主張兩人事前協議做不實買賣,導致嚴某面臨刑事風險與名譽重大損害。
二、邱律師出手|釐清關係角色、逐一拆解控訴盲點
面對嚴重指控,嚴某委任邱昱誠律師擔任辯護人。邱律師詳閱案卷後,從以下三個核心方向為當事人洗冤:
釐清「協助關係」非詐欺共犯嚴某僅是協助車商買賣,全程未參與報價或金流分配,也未從中牟利。邱律師強調,這只是「友情協助」,絕無與車商共謀之情。 完整還原金流與交易流程證據顯示,對方同意購車後自行與車商簽約付款,嚴某並未干預價格或簽約流程,並未施用詐術或隱瞞任何資訊。 檢察官起訴依據薄弱,對方供述反覆原告多次改口、說詞矛盾,缺乏實際聯繫紀錄或金錢往來證明,無法證明嚴某有不法意圖。
三、法院判決|無證據證明共犯,宣判無罪!
士林地方法院於 113 年訴字第 416 號判決明確指出:
「本案欠缺足以證明被告嚴某與中古車商楊某間有犯意聯絡之具體證據,被告亦未參與定價、收款等詐欺行為,難認為詐欺共同正犯。」
最終裁定:無罪確定。
四、邱律師觀點|不讓友情牽線成為罪名,證據就是清白的出口
「協助朋友賣車不等於參與詐騙,這樣的指控若無嚴格證據,就不該成立。刑法不能懲罰好意,更不能放任誤解成為罪名。」
——邱昱誠律師
邱律師透過對交易流程的精準拆解、角色釐清與證據比對,成功說服法院本案僅為誤會與民事認知落差,而非刑事詐欺,共同為當事人爭得清白與尊嚴。
✅ 結語|遇到無妄之災,更需要堅定專業的法律後盾
如果你或親友正因民事糾紛被誤提刑事責任,請記得,證據與程序才是還原真相的利器。誤會與情緒不能凌駕法律邏輯,唯有專業律師出面協助,才能阻止誤解升級為冤屈。
📞 預約法律諮詢|LINE ID:@ycc999478
🌐 更多案例分享|https://cantrust.com.tw
別讓誤解毀了你的未來,讓證據為你說話,讓專業替你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