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999-478

【少年事件詐欺案件】16歲誤入詐騙集團,涉百萬詐欺洗錢!邱昱誠律師爭取保護處分,避免送感化教育

1130819宋沁哲1

【少年事件詐欺案件】16歲誤入詐騙集團,涉百萬詐欺洗錢!邱昱誠律師爭取保護處分,避免送感化教育

網路高薪陷阱害慘少年!涉百萬詐欺洗錢⚠️ 邱昱誠律師力挽狂瀾,爭取最輕保護處分🔥

🌟 案情回顧:16歲少年誤入詐騙集團

113年,一名16歲少年(本所委託人),因網路應徵「高薪打工」,誤信詐騙集團的謊言,加入組織成為俗稱「車手」的角色,負責收取被害人現金,甚至假冒投資公司經理,出示偽造證件騙取信任。

根據法院裁定,本案涉及:

  •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
  • 刑法第339條之4(三人以上加重詐欺罪)
  • 洗錢防制法第19條(洗錢罪)
  • 偽造文書罪

少年依指示,多次赴北、中、南各地,假冒「投資顧問」,收取現金,金額驚人——單筆最高98萬元,總金額超過百萬!

警方埋伏收網,將少年當場逮捕,檢方隨即移送法院,案件進入少年事件處理程序。這時,少年的未來命運,面臨重大轉折。


🔍 少年事件處理法:程序特殊、風險極高

許多家長以為「少年犯罪沒事,最多訓誡」❌,其實這是大錯特錯!

根據《少年事件處理法》:

  • 少年案件採 不公開審理,目的在保護隱私,但也意味著 家屬難以監督程序,若沒有律師介入,少年很可能在不懂法律的情況下,隨意供述,導致結果更嚴重!
  • 程序特殊性:少年審理不採刑事判決制,而是「保護處分」。但保護處分並非輕鬆結束,可能包括:
    • 訓誡
    • 假日生活輔導
    • 安置輔導
    • 感化教育(相當於進少年觀護所,長達1~3年)

重點:涉及詐欺、洗錢、組織犯罪,法院一旦認定少年惡性重大,可能裁定送感化教育,等同於「少年版坐牢」,對未來升學、工作影響極大!

📌 因此,少年案件必須有專業律師介入,確保少年權益,避免因程序疏忽或錯誤供述,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 逆轉契機:邱昱誠律師的專業攻防

當事人家屬驚覺情況嚴重,立即尋求邱昱誠律師協助。邱律師接手後,展開三大策略,力求將案件風險降至最低:

策略一:全力降低惡性評價
律師釐清少年涉案原因,呈現完整背景:

  • 少年因家庭經濟壓力,求職心切,被詐騙集團利用。
  • 無前科,並非職業犯罪,純屬受騙利用。

策略二:爭取社會資源,展現悔改意願
邱律師積極協助少年接受輔導,並提交心理諮商紀錄、學校輔導老師意見,向法院證明少年可在家庭與學校支持下改過自新。

策略三:法律攻防,避免最重保護處分
邱律師在庭上強調:

  • 少年雖涉案,但並未主導犯罪計畫,角色僅屬末端「車手」。
  • 案發後態度良好,坦承事實並配合警方調查。

透過以上策略,邱律師成功說服法院 不採「感化教育」或「安置輔導」,而僅裁定:

  • 訓誡
  • 假日生活輔導

換句話說,少年 免於被送進少年觀護所,能留在家庭中,並繼續完成學業!


✨ 成功關鍵整理(表格分析)

成功因素邱律師策略與行動
降低惡性說明少年因求職陷阱受害,非主謀,無前科
展現悔改提供輔導證明、學校配合,證明可回歸家庭生活
避免重處分法庭強調少年僅屬末端角色,並爭取最輕保護處分
維護程序權益全程陪同不公開審理,確保少年在法律程序中不因無知而自陷不利

📌 法律小補充

《少年事件處理法》第1條:少年事件以「保護」為目的,但若行為惡性重大,仍可能裁定感化教育。

《少年事件處理法》第32條:少年事件審理採不公開,為避免洩漏隱私,但因此更需律師協助,保障少年程序權益。

《少年事件處理法》第40條:保護處分包括訓誡、輔導、安置、感化教育,嚴重者可能送至少年觀護所。


❤️ 溫暖結語:少年案件,不只是「小事」!

這起案件提醒家長:少年犯罪風險比你想像的更高。一時的錯誤,不只影響孩子未來,還可能帶來終生陰影。尤其在不公開審理的制度下,若沒有專業律師,少年往往因不懂法律而錯失翻身機會。

邱昱誠律師透過專業辯護,爭取最輕保護處分,讓當事人避免被送入感化教育,重拾人生方向。

📞 預約法律諮詢|LINE ID:@ycc999478
🌐 更多案例分享|https://cantrust.com.tw

立即諮詢邱律師
返回頂端